某些小朋友個性軟弱,時常手足無措及容易放棄,而且感情脆弱,過分依戀親人,缺乏獨立性……令家長感到十分頭痛。其實,性格是人類的個性心理特徵,而性格的形成,很大部分與後天的生活、教養及教育相關。因此,若家長希望引導孩子擺脫軟弱變得堅強,就要從日常教養開始做起。
性格軟弱的成因
有教育專家表示,造成幼兒懦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,撇除天性使然,主要是環境與教育的影響,例如:
1. 過度保護子女
家長出於溺愛而處處限制孩子的活動,不准摸這個、碰那個,也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;亦有父母怕孩子辛苦,包辦學習以外一切事務,令子女缺乏自理及解難能力。小朋友不懂與人相處,也不懂解決問題,以致在社交上屢遭挫折,令他們變得被動、退縮。
2. 教養過分嚴厲
部分家長生怕溺愛孩子會令他們變懶,便刻意嚴格對待子女,這反而令子女害怕達不到父母的要求,而終日戰戰兢兢。久而久之,他們會產生「做多錯多,不做不錯」的心態,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。
3. 幼兒自尊受挫
一般父母較少在意子女的尊嚴,相信「反話」能激勵其上進心!其實不然。父母當眾揭露或取笑孩子的短處,會令他們自尊心、自信心受損,導致他們為了自保,只會專注於擅長的項目,減少接觸新事物。
4. 性別角色定型
傳統上,人們認為男孩要獨立、堅強、決斷,哭泣不被認可;而女孩應溫柔、文靜、順從,哭泣可被接受,個性強硬反而會被取笑「男人婆」。若父母在生活中傳達相關訊息,對孩子的影響會較深遠,其性別角色易被定型,尤其是女孩子。
正確引導 變得堅強
要協助個性軟弱的子女改善性格弱點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家長除了要付出耐性、愛心之外,不妨參考以下步驟:
步驟1:尊重子女 理解感受
在孩子遇到問題時,家長要嘗試尊重孩子,不要責罵,應耐心地向子女理解事情的始末,同時協助他們平伏情緒,了解其感受,尤其是害怕的原因。若孩子能克服對事情、對家長的懼怕心理,說出感受,已是成功的第一步。
步驟2:調整期望 適時放手
家長要檢討教養子女的手法是否過度保護/過度嚴格。若過度保護,就應在生活上逐漸減少對子女的協助,鼓勵他們自己事情自己做。由達成小目標做起,慢慢累積成功感及自信心。若家長對子女過度嚴格,就要調整期望,欣賞子女的努力過程,同時減少對其日常生活的監控,給予自由探索的空間。
步驟3:接觸人群 鍛煉社交
家長多帶子女出外,創造機會讓孩子與陌生小朋友相處。開始時,孩子表現仍然退縮、害羞,父母不必強迫他們參與,只需在旁觀察,保障他們的安全便可。經過多次體驗,孩子見到其他小朋友膽大又勇敢,耳濡目染之下,便會融入其中,甚至嘗試一些平時不敢玩的東西。
步驟4:鼓勵嘗試 正向評價
個性軟弱的孩子,自信心普遍都較低落,因此家長要加強鼓勵和正向評價,對其良好行為作「正面增強」。例如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、表達內心感受等,一來能促進彼此了解,二來有助增強子女的自信心。
With exclusive updates and deals